 |
 |
 |
 |
|
 |
 |
大家有好的建议请在这里留言 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|
橄榄“二虫一病”综合防治技术
文章来源:李祝成 2011.2.23添加
潮州市作为橄榄的主产区,栽培历史悠久,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,在全省名列前茅,是全国橄榄特产基地之一。 近年来,许多果农为了控制橄榄病虫害,提高橄榄产量,盲目使用化学农药,增加用药次数和使用农药浓度,个别甚至使用高毒、高残留农药,大量杀伤害虫天敌,害虫抗药性迅速增强,生态平衡失调,病虫害越来越猖獗,而且影响果实品质和食品安全 。 一、我市橄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存在问题 (一)我市橄榄主要病虫害种类 查阅有关资料,潮汕地区橄榄害虫有23种,其中同翅目11种,鳞翅目7种,鞘翅目4种,等翅目1种,橄榄主要病害有橄榄叶斑病、橄榄煤烟病、橄榄炭疽病等12种,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有橄榄星室木虱(Pseudophacoptern cananrium Yang et Li)、橄榄野螟(Algedonia sp.)和炭疽病(Gloeosporium sp.),次要病虫害有橄榄锄须丛螟(Macalla sp.)、红脚丽金龟(Anomala cupripes Hope)、光盾绿天牛[Chelidonium argentatum (Dalman)]和叶斑病(Pyllosticta sp.)等。 1、橄榄星室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星室木虱属。橄榄星室木虱主要为害新梢,年发生6至7代,世代重叠,高峰期在春未至初秋。橄榄星室木虱具有显著趋嫩性,以成虫和若虫聚集于橄榄树嫩梢和嫩叶上刺吸汁液为害,每一次抽梢都能形成一个虫口高峰。星室木虱也为害橄榄幼果,严重者可引起落果,排泄物能诱发煤烟病,影响植株光合作用。若虫活动范围基本固定,成虫相对较为活跃,受惊吓时则跳跃飞动至邻近枝梢,还能随风作短距离扩散,转移为害。 2、橄榄野螟,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属。橄榄野螟在潮汕地区年约发生3代,幼虫有蛀入榄果中心的习性,当果核较嫩时,直接蛀到核内取食, 4、5龄幼虫食量大增,常将榄果蛀食到只剩一层外表皮,在食料恶化之后,能爬出果外吐丝下坠或沿着枝梢爬行转果为害。 3、炭疽病。病原为真菌,主要为害嫩叶,幼果,可造成叶片早衰,脱落,以及落果。一般在春梢期、幼果期,该病为害最为严重,在连绵阴雨的天气,病害蔓延迅速。叶片受害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,病斑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,朝叶片主脉扩展蔓延,被害严重时容易脱落,幼果受害,果实出现内陷,初为灰色,后为灰褐色,受害后果实容易脱落。高温季节如遇“风时雨”,容易产生“急性型炭疽病”,幼果外观完整且没有病状,但切开后果实的中间种胚(核胚)部分有浅灰色点,后逐渐变成灰褐色。“急性型炭疽病”经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生理落果,常年忽视了对该病的防治,造成落果严重,损失很大。 (二)、橄榄主要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1、生产管理差异。橄榄树属山地杂果,生产周期长,抽梢的时间有所不同,效益不明显的果农往往会放弃管理,由于具备了充足的食物来源,且防治措施落实参差不齐,害虫得以大量繁殖。 2、组织管理混乱。我市橄榄种植分散,千家万户生产导致规模小,品种差异,梢期不同,在生产管理和组织害虫的防治上显得比较混乱,用药防虫时间难以统一,连片喷杀存在困难,导致害虫从这一家赶往那一家,又从那一家赶往这一家。 3 、农药的滥用。由于橄榄新梢嫩芽对农药较为敏感,很多果农只能降低农药使用浓度,盲目使用短期易见效的触杀药剂,被动增加用药次数。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多,杀死了许多非目标昆虫,天敌的数量、种类不断下降,自然控制作用越来越小,同时,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明显,低浓度药剂使用效果不理想。为有效控制害虫,果农不得不提高用药浓度,增加用药次数,最终形成恶性循环。 二、综合防治技术 我们按照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方针,以橄榄星室木虱、橄榄野螟、炭疽病三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为重点,兼顾控制其他害虫,采取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、化学防治等措施相结合,经济、安全、有效、持续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。 1、农业防治 (1)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有机质肥料,提高橄榄抗逆性。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在某种程度上与橄榄的长势是相关的。加强肥水管理,增施花生饼、大豆饼、牛蹄、牛角等长效有机质肥料,肥分较全面,肥效又持久,很适宜橄榄生长发育需求,对健身栽培有很好效果,能明显提高植株抗逆性。冬季及时清除落叶,结合修剪,剪除病枝,使植株通风、透光,不但可以调节养分,还可减少越冬虫源。 (2)调节梢期,统一放梢,避开害虫峰期,缩短防治时间。橄榄树每年一般抽梢2~4次,春梢过旺,夏梢早抽,冬季抽梢,梢太弱、太旺,生长期长,叶片转绿时间过长,均容易诱发病虫害。我们及时施用促春梢肥和供给水分,配合冬季修剪,促春梢在“春分”萌动(实生树“惊蛰”萌动),及时抽吐,在橄榄星室木虱发生高峰前转绿,避免受害;秋梢统一迟放,以“立秋”后开始萌动为佳,可避过木虱为害高峰期或减少为害期,缩短防治时间。 2、生物防治 我市自然生态橄榄园害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,据调查,主要有红树蚁(附表一之1)、凤蝶金小蜂(附表一之2)、捕食性蜘蛛、瓢虫、草青蛉、蜻蜓、捕食螨以及多种寄生蜂,特别是瓢虫,它们是橄榄星室木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,种类多,捕食量大,对橄榄星室木虱有很好的控制作用,若保护与利用得当,则可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,实施生物控制。调查表明,过去橄榄很少发生虫害,现在很多零星种植的橄榄也很少发生虫害,主要就是天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果园可生良性杂草,保存蜜源植物,在天敌活动盛期少用农药,创造良好生态环境,能保护橄榄害虫的天敌昆虫,达到 “以虫治虫”的目的。 3、物理防治 (1)灯光诱杀。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晚上自动开灯,白天自动关灯,节能省电,成本低,全天候、不怕雨水、防雷击、耐高温、防腐蚀、误触安全、雨天自动保护。杀虫灯运用光、波、色、味四种方式诱杀害虫,近距离用光,远距离用波,加以黄色外壳和味,引诱害虫飞蛾扑灯,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。在杀虫灯下套一只袋子,内装少量挥发性农药,可对少量未击毖的蛾子熏杀。杀虫灯4月中旬装灯,10月撤灯,每日21点开灯,次日凌晨4点闭灯,诱杀害虫涉及5目19科32种,能诱杀橄榄多种害虫。因此,杀虫灯能大幅度压低虫口基数,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,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,减少环境污染,对天敌影响极小,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。 (2)黄色粘虫板。利用橄榄星室木虱具有显著趋嫩性的特点,在树上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。黄板大小为23 cm×27 cm,每667 m2悬挂20-25块 ,操作方便,开封即用,省时省力。 黄色粘虫板绿色环保,无公害无污染,对橄榄星室木虱诱杀效果非常显著,生产上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。 4、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如有机磷类、菊酯类农药容易对橄榄产生药害,特别是对幼果和嫩叶,轻则灼伤叶片和果实,严重者直接造成落叶落果。在高温下,过高浓度的药剂危害更严重。因此,我们坚持在充分利用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保护利用天敌等措施的基础上,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,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。我们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为害的特点,选择使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对口药剂进行防治,连续施药2次以上时,提倡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,减少抗药性的产生。生产上严格按规定使用农药,避免使用农药不当造成落花、落果和落叶的情况发生。 (1)达标防治。防治阈值或经济阈值,国内习惯上又叫防治指标,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,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措施控制,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。当橄榄星室木虱每梢顶部5叶上有成虫10头以上或每小叶有若虫10头以上 ,应及时采用化学防治。 (2)统一防治。橄榄野螟、星室木虱为害时期集中,且星室木虱成虫相对较为活跃,能短距离转移为害。因此,在同一山坳或同一园区,生长期较一致的情况下,统一喷药时间,相邻果园同步用药并统一药剂种类,可以减少用药次数,提高药剂使用效率,效果最好。 (3)药剂的选用。选准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对口药剂,优先考虑以微生物农药、植物性农药为主,以触杀作用为的主速效药剂和以内吸作用为主的长效药剂相结合,有目的地轮换使用药剂,能提高防效,减少害虫抗药性,减轻橄榄出现药害,防止大量杀伤天敌而影响生态环境。我们通过试验表明,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(阿克泰)、25%噻嗪酮可湿性粉剂(优乐得)等药剂防治橄榄星室木虱效果达到70%以上 ,且与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(功夫)(幼果期慎用)或24%灭多威水溶性液剂(万灵)复配效果更是达到90%左右 ,药效期长达15天以上,在生产上值得推广使用。 (4)适时防治。全面清园,采果后至春芽萌动前务必进行一次全面的清园,使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%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(消菌灵)2000倍加磷酸二氢钾800倍进行均匀喷雾。春梢开始萌动采取52.25%氯氰•毒死蜱乳油(农地乐)1500 倍或24%灭多威水溶性液剂(万灵)1000倍加 “丹露” 1000倍均匀喷雾。清园的作用,首先是消灭部分越冬病虫源,减轻春梢病虫害防治压力,同时增施叶面肥,促进树体的恢复。 防治害虫应掌握在低龄期喷药,防效才佳。防治橄榄星室木虱重点放在守住新梢期,利用橄榄星室木虱峰期与橄榄梢期一致的特点,在新梢萌动抽出3~5厘米、小叶展开前的成虫活动盛期和若虫孵化盛期施药效果最好。橄榄野螟要注意狠抓第1代初孵幼虫防治,在5月中下旬加强调查,抓住橄榄野螟产卵孵化期,及时进行喷药防治。 橄榄的幼果期是橄榄野螟主要为害时期,容易因蛀果严重而造成大量落果。在谢花过半、全面谢花,各喷一次药剂防治,可采用24%灭多威水溶性液剂(万灵)1250倍加20%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加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加“丹露”1000倍兑水喷雾,既能防治橄榄野螟蛀入果实,又可兼治果实炭疽病。花期施药要特别小心,气温比较高时应适当降低浓度,使用的水应尽量清净,尽量避免重复施药,防止产生药害。 病害要以防为主,掌握其在点片发生阶段(扩散之前)及早挑治。如防治炭疽病应在春梢、夏梢萌芽抽长前,嫩叶期,幼果期,或台风后,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。在新梢抽生初期,幼果期(谢花过半),全面谢花后,各喷一次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~1200倍液等杀真菌药剂,可以控制该病的为害。天气连绵阴雨,采用较高浓度,并增加打药次数,确保防治效果。 以上措施,供参考,不明之处请致电咨询。电话 13539371529
潮安县农业工作总站 农艺师 李祝成 2010-8
摘自潮安农业
|
!!声明:本网站所发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网管。
|
|